01.
项目立项
1.对客户发过来的询价的项目及时回复. 2.需要当面洽谈的及时和业务或客户对应的工程师沟通,着重了解设备的功能要求和产品的工艺要求,同时请关注:交期,效率,产能,Cycle Time等重要参数. 3.如果可以,请当场提出大概的解决方案. 4.需要仔细阅读客户提供的设计说明。
02.
提供方案及报价
1.方案能最大化的整体反应出设备的设计思路,包括设备流程图,设备的Layout,以及每个流程的大概采用的结构以及设备的基本参数.
2.需要初步估计设备的外形尺寸和设备的功能能否满足客户的要求.
3.方案最好能图示说明主要工位的动作流程,清晰,简单,明了.
4.报价和方案发给客户前,必须有设计部总经理确认审核.
5.报价请参考报价单上的格式完成,传给的客户的报价单必须是PDF格式,对有特殊要求的客户,报价前请先与相对应的人沟通并在报价单上注明.
报价各项比例:设计费占总价的8-12%,组装调试费用占总价12-15%(包含机构的组装调试,电控的组装调试以及影像的组装调试),利润占总价的15%左右;各项的比例按照不同项目的复杂程度可适当调整---详见报价单格式。
03.
方案与报价确认
1.与客户沟通方案的细节,并把面谈的细节整理成文件,在结束后把整理的文件发给客户以便在后续的方案审核过程中清晰明了的了解每次检讨后的结果;
2.明确交期,效率,C/T等设备重要参数;
3.方案会有多次的修改沟通,在修改等反复的过程,需在方案版次上明确标示;
4.每次方案变更可能会引起价格的浮动必须及时更新与客户确认。
5.按客户确认的方案和报价单生成我司的执行单,并附上唯一的执行单号;在设计部经理确认后开始执行----详见执行单格式。
04.
设计启动
1.客户认可方案和价格同时我司的执行单已经签字确认后开始项目的设计,同时拟定设备的计划表(Schedule)
05.
设计审核确认
1.设计审核包括客户设计审核和内部设计审核,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满足产品的生产需求(包括产能,功能,效率,不良率,稳定性,安全,外观等);
B.满足设备成本可控需求(包括经济可靠的方案,可靠结构的简化,材料以及标准件品牌 的选用等)
C.结构可靠性需求(包括结构的可行性,合理性,稳定性等)
2.图面按模组设计分类,尽可能多的采用常用标准件和标准模组;
3.在设计审核过程中做好审核记录以便后续的追踪改善结果;
4.内部工程师有责任和义务相互认真的Check各自的图面和方案,把错误和失误最小化。相互促进!
06.
2D拆图整理标准件
1.在完成3D后,开始2D的拆图和标准件的整理,同时在2D拆图的过程中再次检查3D图面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对交期比较长的标准件可以先行开始采购,同时按模组提供所有标准件的BOM(格式详见标准件BOM表)。
3,2D插图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A,2D图面上准确标注材料,处理方式,数量,零件编号(详见设备图面编号说明)和版次;B,准确标注图面的公差,清晰标注图面上的所有结构。C,设备按模组拆图,并按模组提供所有图面的BOM表便于后段零件的清理与统计(格式详见加工件BOM表) ;
4,电气工程师按设备需求提供控制部分标准件的BOM;
07.
图面加工和标准件采购
1.设计部经理签字确认所有图面和BOM的正确性后开始执行后段工序;
2.设计部助理负责与加工供应商和标准件供应商联系所有图面和标准件的采购事宜,标准件货比两家,加工件需要与内部加工确认是内制还是外发。
3,设计部助理的工作必须掌控以下几项:
A.每套设备加工件与标准件的交期,对交期不能满足的部分提前预警给工程师;
B.负责每套设备采购零件的收货与整理,并按项目清晰分类;
C.在供应商和工程师之间起桥梁作用,对品质不合格的零件和标准件进行退货处理;
08.
组装配线与调试
1.零件基本就位的情况下可以开始组装和配线的工作;按项目的复杂程度和交期合理的安排组装人员;
2.在组装过程中出现的加工或设计问题需要及时与对应的工程师处理,所有不能满足功能需求的工件全部退货。对装配要求高功能复杂的模组工程师需要现场指导或亲自动手组装;
3.在组装过程中一般采用适配法进行
4.准确的组装能减少后段设备调试的时间,故必须按照设备的功能需求完成装配;
5.调试前必须先确认设备是否已经组装到位,是否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同时需要确认物料是否满足产品要求,从设备和物料两个方面入手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
6.电控负责处理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出项的程序问题,并与项目工程一起解决效率的问题。
09.
送货现场调试和验收
1.设备在完成内部的调试并与客户沟通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安排送货,送货前项目工程师需确认设备是否满足送货条件,对特殊情况可以酌情处理。
2.现场调试应以客户为前提,虚心接受客户提出的部分质疑,并及时与项目工程师或设计部经理沟通。
3.在设备试生产的过程中,准确记录和统计设备的问题和产出以及不良的情况,以便后续与工程师沟通解决问题。
4.设备试生产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的,效果怎样?
B.设备的效率怎样,是否满足产能需求?
C.产品不良的分布情况怎样?是什么原因引起,如何解决.